飄天文學 > 西周長歌 >三百七十一 整軍方略
    就在南方的鄂隨銅綠山大戰正處於緊鑼密鼓的籌備期之時,遠在鎬京的榮夷經過一個多月的實地查證與閉門思索,終於提出了一整套的整軍方略。具體來說,以鎬京王朝的實際控制力,其實是整肅王室直屬的西六師與成周八師的涉軍政務方案。

    一番長談之後,召伯虎對榮夷的軍政整肅方略大爲驚訝。驚訝之根由在於這個方略太過於宏大與細緻,以至於召伯虎無法想象其施行之後果。

    依着周制,王畿軍政與其他諸侯國一樣歷來是司馬府專司,一應招募兵員,要塞修建,兵器打造,衣甲籌劃,糧餉輜重統統歸屬司馬府。大將軍只管統兵出戰。

    由於涉軍政務事實上是一種特殊政務,所以司馬府歷來受相府與將軍府的雙重管轄。後來戰事頻仍,事實上形成了一種不成文的傳統:將軍府實際管轄司馬府,相府只是按照經將軍府覈准的司馬府的“上書”,盡力完成其請求而已。

    眼下成周八師的隗多友與西六師的虢仲皆是威赫強勢的名將,榮夷未曾與他們商議便將這卷大方略端到了自己面前,不管心裏如何明白這卷方略的高瞻遠矚,召伯虎都生出了一種無法掩飾的不快。

    榮夷提出的方略是:以三年爲期,全部重建軍政制度。大要爲十項:

    其一,兵員招募制度化,兩年一徵,數量根據各地方人口明確之。

    其二,要塞城防之興建修葺,施工歸於郡縣,將相只合署確定地址規格。

    其三,兵器打造統一部件尺寸,使戰場兵器之部件可相互置換。

    其四,甲冑製作之方式多樣化,許民間能工巧匠製作甲冑以支徭役。

    其五,軍馬以買馬爲主,養馬爲輔。關中禁開馬場,確保王畿腹地的農耕。

    其六,選擇函谷關外成周區域之穩定地區興建外倉,便利成周八師就近取糧。

    其七,遣散輜重營常備車馬,今後車馬施行徵發制,不打仗則車馬迴歸民間耕耘。

    其八,所有軍輜器物,均可同時向商旅訂貨,以補司馬府作坊之不足。

    其九,軍功爵之賞賜,烈士遺屬之撫慰,一律交由各地方官署施行,司馬府只照冊查勘。

    其十,鎬京與洛邑之高爵將軍府邸視同官署,一律交內史府按官產管轄。

    密密麻麻寫滿三大張羊皮紙,每條下各有施行細則,看得素來謹慎的召伯虎緊鎖眉頭,沉吟良久,這才評價了一句:“如此謀劃,怕是要天翻地覆也!莫說三年,只怕十年也整順不了,大王求治強軍心切,莫要誤了大事也!”

    榮夷淡然一笑:“召相久居高位,行事太過於保守謹慎了。在榮夷看來,此事只要得一班精幹官吏,三年必定能大成。”

    “那太傅可曾與兩位大將軍商議過了?”

    榮夷搖搖頭:“我先來與召相商榷。若可行,便提交大王朝議,再分派幹吏前往兩大營與司馬府逐項實行。”

    “爲何?太傅是想既成事實,先斬後奏?”召伯虎頗沒好氣。

    “兩位將軍相距遙遙,來去耽誤時日,若有僵持,反爲不美。先與召相計議,是想討相國一句實話,如此制度但得實施有成,於大周朝強軍究竟有利有害?”

    “太傅用心了。”召伯虎臉色稍緩:“平心而論,若得施行,必定有成。”

    “既然如此,召相與大王儘可放心,三年後保你兵精糧足,再也不會左支右絀!”

    “可老司馬年事已高,怕操持不了此事啊!該當如何?”

    “夷這個太傅目下也是閒職,某可兼任副司馬,一力促成此事。”

    “你------”召伯虎頓時愕然。

    榮夷微笑着起身一躬悠然去了,召伯虎卻兀自愣怔着。

    旬日之後,周厲王姬胡的王書已下。不僅完全支持榮夷的整軍方略,爲了他行事更加名正言順和少些掣肘,還恩賜年事已高的老司馬歸鄉榮養,由榮夷正式就任司馬。

    榮夷深感王恩重大,當即全副身心地忙碌起來。

    大周的軍制自武王時代開創,還算是實用有效的,但與榮夷提出的方略一比,立即覺出了原有兵制的缺陷。譬如兵員,大周曆來只在三種情勢下徵兵:一則是大戰之前,一則是大軍減員嚴重之時,一則是大敗(或獫狁,或楚蠻)喪師之後朝野洶洶要復仇之時。如此徵兵,因了兵員入營訓練的時間有限,不能立即與戰陣之師融爲一體。

    爲了最迅速地形成戰力,有徵戰傳統的部族往往是成年男子全體入軍,而偏遠山鄉的漁獵遊牧族羣則往往一卒不徵。時間一長,關中本土的男丁人口始終緊缺,形成“田無精壯,家皆老幼,市多婦人,工多弱冠”的腹心虛空。

    若以榮夷之法,年年依各地方人口多寡來定製徵兵,非但成軍人口大爲擴展而源源不斷補充大軍,且每一次量都不大,使新兵訓練可以充分利用無戰時光從容進行。最大的好處,是使關中老周部族人口得以漸漸恢復,王畿元氣漸漸充盈。

    再譬如兵器打造,歷來是由官府作坊與軍營作坊完成的,各種兵器打造的規格完全以工師傳統而定。騎士劍之長短輕重與用料總有種種差異。步卒之長矛盾牌亦各有別,同是木杆,木材遴選各異,長短粗細亦無統一尺度。尤其是大型兵器如弩機,塞門刀車,大型雲梯等,部件雖則大體相同,然因其小小差異,根本不可能通用。

    其中弩機使用的箭鏃箭桿消耗量最大,然打造箭鏃的數十家作坊屬鐵工,製作箭桿的作坊屬木工,打造也是各有尺寸,乍看差別不大,然裝配爲整箭用上弩機便往往不能配套連發。每逢大戰,軍營必要忙碌甄別,仔細挑選,將配套的弩機長箭一一歸置,否則會在危急時刻導致戰敗。

    以榮夷之法,將所有兵器部件的規格尺寸及用料標準等等,一律以制度頒行所有作坊,且在兵器部件上鐫刻主管官吏與工師姓名,但有尺寸不合,便可立即查處。如此統一尺寸材料的兵器部件制度若得施行,周軍的戰力無疑將會有一個巨大的跨越。


章節報錯(免登陸)